1. 破窗效應 (Broken windows theory)
破窗效應指的是,如果一個地方的環境出現了一些小的破損或不整潔的現象,而沒有得到及時的修復或清理,就會造成該環境進一步惡化,甚至引發更多的犯罪行為。[1][4][5][6][10]
破窗效應的原因在於,放任一些小的破損不管,會間接地向他人傳達「這裡可以隨意破壞」的信號,並提供自我辯護的藉口,例如「反正別人也這樣做」。[10]
2. 從眾效應 (Bandwagon effect)
從眾效應又稱羊群效應或樂隊花車效應,指的是個體會受到多數人一致思想或行為的影響而跟從大眾。[1][4][5][7]
從眾效應常見於競爭激烈的市場或行業中,當出現一個領先者時,其他人會不斷模仿跟隨。[4]
3. 鳥籠效應 (Birdcage effect)
鳥籠效應指的是,如果在一個房間裡放了一個漂亮的鳥籠,過一段時間後,主人要麼把鳥籠扔掉,要麼就買一隻鳥放進去。[5][10]
鳥籠效應說明了人們常常採取慣性思維,而不是用邏輯思考。[5]
4. 二八定律 (Pareto principle)
二八定律又稱巴拉多定律,指的是在任何一組事物中,最重要的部分只佔其中的20%,而其餘80%雖然是多數,卻是次要的。[5][7]
二八定律在社會、經濟和生活中無處不在,例如20%的人擁有80%的社會財富。[5]
5. 馬太效應 (Matthew effect)
馬太效應指的是,在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,即「富者越富,貧者越貧」。[8]
馬太效應源自聖經中的一句話:「凡有的,還要給他,他就充盈有餘;凡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。」[8]
6. 投射效應 (Projection bias)
投射效應指的是,在人際交往中,認知者形成對他人的印象時,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,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。[3][6]
投射效應反映了「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」的心理。[3]
7. 定勢效應 (Set effect)
定勢效應指的是,對某一特定活動的準備狀態,可以使我們在從事該活動時能夠相當熟練,甚至達到自動化,節省時間和精力。但同時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,使我們只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。[6][9]
定勢效應可以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。[6]
8. 曝光效應 (Mere-exposure effect)
曝光效應又稱接觸效應,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。[6]
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,我們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,就越覺得此人招人喜愛、令人愉快。[6]
9. 仰巴腳效應 (Pratfall effect)
仰巴腳效應指的是,精明的人不經心中犯點小錯,反而更使人覺得他具有和別人一樣會犯錯的缺點,成為其優點,讓人更加喜愛他。[6]
仰巴腳效應告訴我們,並非完人才最討人喜歡,而是帶有一些小缺點的人更容易被人喜愛。[6]
10. 習得性無助效應 (Learned helplessness)
習得性無助效應指的是,個體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,會產生一種無助感,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改變不了結果,從而放棄掙扎。[8]
習得性無助效應源於動物實驗,後來在人類研究中也得到證實。[8]
以上是一些常見的心理學效應,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中無處不在。了解這些效應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行為。
Citations:
[1]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A4%BE%E4%BC%9A%E5%BF%83%E7%90%86%E5%AD%A6
[2] https://lightchose.pixnet.net/blog/post/309455516
[3] https://www.mdit.edu.cn/info/5917/84152.htm
[4] https://1on1.today/blog/psychological-theory-1/
[5] https://star7071dream.pixnet.net/blog/post/317037285
[6] http://houeducation.blogspot.com/2013/01/blog-post_13.html
[7] https://www.vedfolnir.com/life/family/ten-psychological-theory/
[8] http://www.md.nkust.edu.tw/images/upload/files/class/20200608_1.pdf
[9] https://td026544.pixnet.net/blog/post/30170394
[10] https://learning.xms.tw/media/16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