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M-11勇虎式戰車是中華民國陸軍的主力戰車之一,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與中華民國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共同研發。該戰車於1990年4月14日正式公開,作為M48戰車的一款衍生型,亦稱M48H主力戰車。本文將深入探討CM-11勇虎式戰車的設計、性能、優勢及挑戰。
CM-11勇虎式戰車的設計與發展
CM-11勇虎式戰車的設計結合了M60A3的車身、M48A3的砲塔以及M1艾布蘭戰車的火控系統。這種設計的目的是在不違反美國-中國的817公報限制下,讓中華民國陸軍獲得第二代主力戰車。CM-11的「H」代表「Hybrid」,即混合的意思,顯示了其多種技術的融合[1][3]。
基本規格
- 重量:50噸
- 長度:6.95公尺(不計算砲管),9.30公尺(含砲管)
- 寬度:3.63公尺
- 高度:3.09公尺
- 載員:4人
- 主武裝:105毫米M68A1旋膛砲
- 次武裝:M240 7.62毫米同軸機槍、M2布朗寧12.7毫米機槍
- 引擎:750匹馬力的AVDS-1790-2 V12柴油引擎
- 最高速度:48公里/小時
- 續航力:480公里[1][4]
CM-11的優勢
CM-11勇虎式戰車具備一些顯著的優勢,使其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的重要裝備:
- 火控系統:CM-11配備了與M1艾布蘭戰車相同等級的數位/類比混合彈道計算機,具備兩維瞄準和砲穩定系統,允許在移動中射擊並進行夜間作戰[3]。
- 熱成像儀:AN/VSG-2熱成像儀和AN/VVS-2影像增強器的組合,提升了夜間作戰能力[3]。
- 激光測距儀:AN/GVS-5 Nd-YAG激光測距儀提高了首次命中率[3]。
CM-11面臨的挑戰
儘管CM-11勇虎式戰車在設計上有其獨特之處,但它仍面臨一些挑戰:
- 裝甲防護:CM-11的裝甲在面對現代化戰車如中國的96式和99式時顯得不足,這些戰車配備了125毫米主砲,而CM-11的105毫米砲則顯得相對薄弱[1][3]。
- 引擎與機動性:CM-11的引擎技術較為老舊,750匹馬力的引擎在增加裝甲後可能會影響機動性[1][3]。
- 升級困難:由於炮塔空間限制,CM-11難以升級到更大口徑的主砲,限制了其火力提升的潛力[1][3]。
升級與未來發展
面對現代戰場的挑戰,中華民國陸軍曾考慮為CM-11加裝法國GIAT設計的反應裝甲以增強防護力。然而,由於反應裝甲的重量過大,導致車輛懸掛系統承受過大壓力,計畫最終擱置[1][2]。
此外,臺灣國防部在2017年宣布將投入資金升級M60A3 TTS戰車,並計畫在完成後升級CM-11車隊[3]。
結論
CM-11勇虎式戰車在臺灣的國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儘管面臨著技術上的挑戰和現代化戰車的競爭壓力,透過適當的升級和維護,CM-11仍能在未來的戰場上發揮其作用。
常見問題
- CM-11勇虎式戰車是何時研發的?
- CM-11勇虎式戰車於1990年4月14日首次公開,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與中華民國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共同研發[1][3]。
- CM-11的主要武裝是什麼?
- CM-11配備了一門105毫米M68A1旋膛砲,並搭載M240 7.62毫米同軸機槍及M2布朗寧12.7毫米機槍[1][4]。
- CM-11的最大速度和續航力是多少?
- CM-11的最高速度為48公里/小時,續航力為480公里[4]。
- CM-11的火控系統有什麼特點?
- CM-11配備了與M1艾布蘭戰車相同等級的數位/類比混合彈道計算機,具備兩維瞄準和砲穩定系統,允許在移動中射擊並進行夜間作戰[3]。
- CM-11面臨哪些升級挑戰?
- CM-11面臨的挑戰包括裝甲防護不足、引擎技術老舊以及炮塔空間限制導致的升級困難[1][3]。
透過這些深入的分析,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CM-11勇虎式戰車在臺灣國防中的角色及其未來發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