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暴力(Domestic Violence,簡稱DV)在社會中常被視為男性對女性的暴力行為,但事實上,男性也可能成為家暴的受害者。本文將深入探討DV男這一現象,並揭示其背後的社會問題與挑戰。
什麼是DV男?
DV男指的是在家庭暴力中成為受害者的男性。這些男性可能遭受來自配偶或伴侶的身體、精神或性虐待,然而,由於社會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,男性受害者往往難以被察覺和接受。
男性家暴受害者的困境
社會刻板印象
社會普遍認為家暴是男性對女性的暴力行為,這種刻板印象使得男性受害者難以被認知和接受。根據日本警察廳的數據,2020年全國有20,895名男性求助於家暴服務機構,佔總受害者的25.2%[3]。然而,這僅僅是冰山一角,更多的男性仍在默默忍受。
羞於求助
男性受害者往往因為羞恥感而不敢向外界求助。根據調查,僅有9.9%的男性會向身邊人求助,遠低於女性的24.5%[3]。這種情況使得男性受害者難以獲得應有的支持和幫助。
缺乏專門服務
許多家暴服務機構主要針對女性受害者設計,缺乏對男性受害者的專門服務。這使得男性在尋求幫助時面臨諸多困難,甚至可能被拒之門外[6]。
DV男的心理特徵
根據研究,家暴男性受害者常具有以下心理特徵:
- 自責心理:許多男性受害者認為自己也有錯,這種自責心理使他們難以開口求助。
- 低自尊:長期的精神虐待會導致男性受害者自尊心受損,認為自己無能或不值得被愛。
- 恐懼:害怕被社會嘲笑或不被理解,使得男性受害者不敢向外界求助[7]。
如何支持DV男?
提高社會認知
社會需要改變對家暴的刻板印象,認識到男性也可能成為受害者。這需要通過教育和宣傳來實現,使公眾了解家暴的多樣性。
提供專門服務
家暴服務機構應該設立針對男性受害者的專門服務,提供心理諮詢、法律援助和庇護所等支持,幫助男性受害者走出困境[6]。
鼓勵求助
男性受害者需要被鼓勵勇敢求助,打破羞恥感和自責心理。這可以通過設立匿名求助熱線和在線諮詢平台來實現,減少男性受害者的心理壓力。
台灣的現狀與挑戰
在台灣,家暴問題同樣存在,男性受害者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。然而,由於社會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,男性受害者的求助意願和獲得的支持仍然有限。
數據與現狀
根據台灣內政部的統計,近年來男性家暴受害者的求助案件逐年增加,顯示出這一問題的嚴重性。然而,由於社會對男性受害者的認知不足,許多男性仍在默默忍受。
挑戰與對策
- 改變社會觀念:需要通過教育和宣傳改變社會對家暴的刻板印象,使公眾認識到男性也可能成為受害者。
- 設立專門服務:家暴服務機構應該設立針對男性受害者的專門服務,提供心理諮詢、法律援助和庇護所等支持。
- 鼓勵求助:設立匿名求助熱線和在線諮詢平台,減少男性受害者的心理壓力,鼓勵他們勇敢求助。
結論
DV男這一現象揭示了家庭暴力問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。社會需要改變對家暴的刻板印象,認識到男性也可能成為受害者,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務,幫助他們走出困境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實現家庭暴力的全面預防和治理。
常見問題與解答
什麼是DV男?
DV男指的是在家庭暴力中成為受害者的男性。他們可能遭受來自配偶或伴侶的身體、精神或性虐待。
為什麼男性家暴受害者難以被察覺?
社會普遍認為家暴是男性對女性的暴力行為,這種刻板印象使得男性受害者難以被認知和接受。
男性家暴受害者面臨哪些困境?
男性家暴受害者面臨社會刻板印象、羞於求助和缺乏專門服務等困境。
如何支持男性家暴受害者?
社會需要提高對男性家暴受害者的認知,提供專門服務,並鼓勵男性受害者勇敢求助。
台灣的男性家暴受害者現狀如何?
台灣的男性家暴受害者數量逐年增加,但由於社會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,男性受害者的求助意願和獲得的支持仍然有限。
家暴服務機構應該如何改進?
家暴服務機構應該設立針對男性受害者的專門服務,提供心理諮詢、法律援助和庇護所等支持。
如何改變社會對家暴的刻板印象?
需要通過教育和宣傳改變社會對家暴的刻板印象,使公眾認識到男性也可能成為受害者。
如何鼓勵男性家暴受害者求助?
設立匿名求助熱線和在線諮詢平台,減少男性受害者的心理壓力,鼓勵他們勇敢求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