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,血便是其重要的警訊之一。本文將詳細介紹大腸癌血便的特徵、症狀以及如何區分其他疾病,幫助民眾提高警覺、及早發現。
大腸癌血便的特徵
大腸癌引起的血便通常具有以下特徵:
- 顏色呈暗紅色或磚紅色,與糞便混合[2][4]
- 糞便表面可能附著透明黏液[2]
- 出血量通常不大,且不會持續[2]
- 如果腫瘤位置靠近肛門,也可能呈現鮮紅色[4]
需注意的是,血便顏色的判斷較為主觀,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認知。因此不能單憑血便顏色就斷定是否為大腸癌[5]。
大腸癌的其他常見症狀
除了血便外,大腸癌還可能出現以下症狀:
- 排便習慣改變
- 大便變細
- 腹痛
- 裡急後重(有便意但排不乾淨)
- 體重減輕
- 貧血
- 倦怠感[6][7]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來發現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反而是「沒有症狀」[6]。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。
大腸癌血便與其他疾病的區別
血便並非大腸癌特有的症狀,以下疾病也可能導致血便:
- 痔瘡:最常見的血便原因,通常為鮮紅色[2][4]
- 肛裂:排便時會有劇烈疼痛[4]
- 發炎性腸道疾病:如大腸憩室炎、潰瘍性大腸炎等[4]
- 腸道感染:如痢疾[4]
- 上消化道潰瘍:如胃潰瘍[4]
大腸癌的診斷方法
若出現可疑症狀,醫師通常會建議進行以下檢查:
- 糞便潛血檢查:初步篩檢,但敏感度不高[6]
- 肛門指診:檢查直腸附近的腫瘤[5]
- 大腸鏡檢查:最準確的診斷方法,可直接觀察腸道內部狀況[6]
大腸癌的預防與篩檢
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包括:
- 均衡飲食,多攝取蔬果纖維
- 適度運動
- 戒菸戒酒
- 維持健康體重
衛福部建議50-74歲民眾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[6]。如有家族病史或高風險因子,可考慮提早或增加篩檢頻率。
結語
大腸癌的血便症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,不易區分。若發現血便或其他可疑症狀,應盡快就醫檢查,切勿自行判斷或拖延。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才能提高治癒機會。定期接受篩檢也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方法。
常見問題
- 血便一定是大腸癌嗎?
不一定。血便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,如痔瘡、肛裂等。但若持續出現血便,仍應就醫檢查。 - 大腸癌的血便一定是暗紅色嗎?
不一定。如果腫瘤位置靠近肛門,也可能呈現鮮紅色。 - 沒有症狀就不會得大腸癌嗎?
不是。大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,因此定期篩檢很重要。 - 大腸鏡檢查很痛苦嗎?
現代的大腸鏡檢查可在麻醉下進行,大多數人不會感到明顯不適。 - 年輕人會得大腸癌嗎?
雖然罹患機率較低,但近年來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有上升趨勢。若有可疑症狀仍應就醫。
Citations:
[1] https://www.mmh.org.tw/gi/patient_corner/gicancer/coloca08.htm
[2] https://www.biobran.org.tw/autopage_detail/1/214
[3] 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7/02/colonca.html
[4] https://ck.ccgh.com.tw/department_listDetail2240.htm
[5] https://www.cbshow.org.tw/dept/ADHC/NewsDetail.aspx?NO=20
[6] https://www.femh.org.tw/magazine/viewmag.aspx?ID=11001
[7] 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6030/7200923
[8] https://health.tvbs.com.tw/review/3275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