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來西亞國旗,名為輝煌條紋(Jalur Gemilang),是馬來西亞的國家象徵之一。這面國旗於1963年9月16日正式啟用,設計者為莫哈末·韓查,從373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。

國旗的設計與象徵意義

馬來西亞國旗的設計包含以下元素:

  • 條紋:國旗由十四道紅白相間的橫條組成,象徵馬來西亞的十三個州和聯邦政府的平等關係。這些條紋最初代表馬來亞的11個州及砂拉越、沙巴和新加坡,但在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後,現在則代表13個州及聯邦直轄區[1][2]。
  • 顏色意義
  • 紅色:象徵人民勇敢堅毅的精神。
  • 白色:代表純潔與高尚。
  • 藍色:象徵人民的團結與和睦。
  • 黃色:代表皇室及各州統治者。
  • 圖案
  • 新月:位於左上角的藍底上,象徵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。
  • 十四芒星:也稱為「聯邦之星」,象徵著各州及聯邦政府的團結[2][3]。

國旗的歷史背景

馬來西亞國旗的命名「輝煌條紋」是在1997年,當時是為了慶祝馬來西亞獨立四十周年。首相敦馬哈迪·莫哈末醫生正式宣布這一名稱,以強調國旗所承載的意義和價值[1][4]。

國旗的使用

馬來西亞國旗在各種官方場合中使用,包括國慶日、國際活動及其他重要慶典。根據規定,國旗只能以垂直方式懸掛,以保持其尊嚴和榮耀[2][3]。

結語

馬來西亞國旗不僅是一面旗幟,更是國家身份和人民精神的象徵。它承載著歷史、文化和民族團結的深厚意義,激勵著每一位馬來西亞人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