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誌汶:從音樂人到農村創新者的轉型之路

廖誌汶,一位來自宜蘭三星鄉的農家子弟,曾是知名樂團吉他手,如今卻成為台灣農村創新的先驅者。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轉型的歷程,更是台灣農業與文化復興的縮影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廖誌汶如何用創意和行動,為台灣農村注入新的生命力。

音樂背景:從金曲獎到社會關懷

廖誌汶的音樂生涯可謂多彩多姿。他曾是「砰砰樂隊」的成員,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廣告配樂和歌曲。他們的專輯《檳榔交出來》更入圍第十八屆金曲獎「最佳台語專輯」[5]。然而,廖誌汶的音樂不僅僅是為了娛樂,更多的是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和表達。

社會議題的音樂表達

廖誌汶表示,他一直嚮往國外樂團將社會議題融入音樂的做法。在台灣,許多音樂人不願觸碰社會議題,但廖誌汶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[5]。他的創作多以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為主題,展現了音樂人對社會的責任感。

回歸農村:一個重要的轉折點

在音樂圈耕耘二十多年後,廖誌汶驚覺台灣農村正面臨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。年輕人不願留在農村,農村的勞動價值也隨之被忽視。這個認知促使廖誌汶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:回到故鄉宜蘭,用實際行動重振農村的價值[8]。

「幸福果食」的誕生

2013年,廖誌汶與具有金融背景的簡家旗,以及藝術家陳德平(Aguce)共同創立了「幸福果食」[8]。這個團隊的成立,標誌著廖誌汶從音樂人到農村創新者的正式轉型。

創新計畫:稻田裡的餐桌

「稻田裡的餐桌計畫」是廖誌汶最早提出的創意之一。這個計畫通過網路邀請各地民眾來到農村,以每人2,100元的價格,提供獨特的農村體驗活動[8]。

體驗內容

活動通常從午後開始,一直持續到晚餐結束。根據地點和季節的不同,體驗內容也會有所變化:

  • 在稻田裡割稻
  • 在葡萄園裡採收新鮮葡萄
  • 在茶園裡親自採摘嫩葉並學習揉茶技巧

特色餐飲體驗

每次活動後,幸福果食團隊都會使用當地新鮮食材,為參與者準備美味餐點。用餐地點更是別具特色:

  • 稻田中
  • 茶園內
  • 魚塭旁
  • 沙灘上

有時還會搭配現場音樂表演,讓整個體驗更加豐富多彩[8]。

廖誌汶的理念:行動改變一切

廖誌汶堅信,只有通過直接行動,親身體驗農村生活,才能真正理解並傳播農村的價值[8]。這種理念不僅體現在「稻田裡的餐桌計畫」中,也貫穿了他之後的所有項目。

創新商業模式:休閒產業與農村的結合

廖誌汶指出,台灣政府長期重視知識型產業,而忽視了勞動價值,導致農業日漸式微。幸福果食團隊通過將休閒產業與農村結合,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[8]。

雙贏策略

這種模式不僅讓當地農民在三級產業服務教學中獲得額外收入,還減輕了他們在一級產業中的壓力。截至目前,「稻田裡的餐桌計畫」已舉辦超過200場活動,參與人數超過1萬人,幾乎場場爆滿[8]。

夢行者計畫:培養新一代農村創業者

緊隨「稻田裡的餐桌計畫」之後,廖誌汶又推出了「夢行者計畫」。這個計畫通過網路號召,吸引了全台灣對農村懷有夢想的年輕人[8]。

計畫特點

  1. 參與者可以在活動中擔任小幫手
  2. 通過實踐學習策展、經營、推銷等技能
  3. 有機會認識各地小農,建立人脈網絡

廖誌汶強調,幸福果食不僅是生產者,更重要的是扮演媒合的角色,讓夢行者之間互相幫助,同時與當地農民建立深厚連結[8]。

未來展望:建立全台農業互助聯盟

廖誌汶和他的團隊並未止步於現有成就。他們計劃在全台建立20個據點,通過300多位夢行者的橫向串聯,以及與當地農民的合作,在每個縣市尋找代表性農產品,形成一個互助聯盟[8]。

目標

  • 鼓勵青年回鄉
  • 提供資源和資金支持
  • 協助農民建立自有品牌
  • 翻轉台灣農業的價值

創新不止:稻田裡的辦公室計畫

在多次餐桌活動中,廖誌汶注意到農村中存在許多閒置空間和老舊房舍。2015年,他們提出了「稻田裡的辦公室計畫」,計劃邀請企業到農村進行會議和研討會,充分利用這些閒置空間[8]。

廖誌汶的影響力:重燃農村希望

通過一系列創新計畫,廖誌汶不僅為農村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為年輕人提供了回鄉發展的機會。每一次活動都能看到廖誌汶熱情地帶領參與者,而那些充滿熱情的夢行者,更讓人看到了農村重燃的希望[8]。

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表格,總結了廖誌汶的主要成就和貢獻:

年份事件影響
2004成立「砰砰樂隊」創作關注社會議題的音樂
2011回到宜蘭家鄉開始思考農村復興
2013成立「幸福果食」開啟農村創新之路
2013推出「稻田裡的餐桌計畫」創造農村體驗新模式
2015推出「夢行者計畫」培養新一代農村創業者
2015提出「稻田裡的辦公室計畫」活化農村閒置空間

廖誌汶的故事告訴我們,創新和行動可以改變一切。從音樂人到農村創新者,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對土地和文化的熱愛。通過一系列創意計畫,廖誌汶不僅為台灣農村帶來了新的生機,也為年輕人指明了一條回鄉發展的道路。他的經歷提醒我們,每個人都有能力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,關鍵在於是否願意付諸行動。

問與答:

  1. Q: 廖誌汶是如何從音樂人轉型為農村創新者的?
    A: 廖誌汶在音樂圈工作20多年後,意識到台灣農村面臨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。他決定回到家鄉宜蘭,並在2013年與夥伴共同創立「幸福果食」,開始了他的農村創新之路。
  2. Q: 「稻田裡的餐桌計畫」的主要內容是什麼?
    A: 這個計畫邀請民眾到農村參與體驗活動,如割稻、採葡萄、採茶等。活動結束後,參與者可以在特別的地點(如稻田、茶園、沙灘等)享用用當地食材製作的美食。
  3. Q: 廖誌汶創立的「夢行者計畫」有什麼目的?
    A: 「夢行者計畫」旨在吸引對農村有夢想的年輕人,讓他們通過參與活動學習策展、經營、推銷等技能,同時認識各地小農,建立人脈網絡。
  4. Q: 廖誌汶對台灣農業的未來有什麼規劃?
    A: 他計劃在全台建立20個據點,通過夢行者的串聯和與當地農民的合作,在每個縣市尋找代表性農產品,形成一個互助聯盟,以鼓勵青年回鄉、提供資源支持、協助農民建立品牌。
  5. Q: 「稻田裡的辦公室計畫」是什麼?
    A: 這是廖誌汶在2015年提出的計畃,目的是邀請企業到農村進行會議和研討會,充分利用農村中的閒置空間和老舊房舍。

Citations:
[1] https://se.wda.gov.tw/Article/Article/Details/198
[2] 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468220
[3] https://w3c.github.io/clreq/zh/
[4] https://wanderer.tw/%E7%B0%A1%E5%96%AE%E5%81%9A%E5%A5%BD%E4%B8%AD%E6%96%87%E6%8E%92%E7%89%88/
[5] https://www.watchinese.com/article/2012/4691
[6] https://orange.udn.com/orange/story/122314/5606915
[7] https://www.w3.org/TR/clreq/
[8] 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article/3135
[9] 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article/3980